卡尼多隨筆

認識自我 • 感受世界 • 創造價值

0%

【閱讀筆記】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

給需要慢下來緩緩的你~


(本篇由書中引起我共鳴的句子集結而成,空心圓的部分是我的小補充)

成長方程式

  • 壓力+休息=成長。無論你追求的是哪方面的成長,這個公式都成立。
    • 把「健身」的思維套用到人生其他方面上!
  • 切記,「壓力就是壓力」:一項任務造成的疲乏會影響到下個任務,即使兩者毫不相干。
    • 人一天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,可以把它想成是手機電量,懂得去管理能量之外,也要知道我們能靠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來為自己充電
  • 如果你真的想改善表現,我會建議把這種壓力和恢復的切換,融入生活的所有層面。
    • 要讓肌肉茁壯,就得施加壓力+充足休息,把你想改善的「表現」想成是那「肌肉」,如法炮製
  • 如果你想在任何領域精益求精,就必須把壓力視為正面的力量,甚至是可取的。雖然壓力太多或無窮無盡可能很危險,但適度的壓力可以有效地刺激成長。
  • 當你覺得做起事來很辛苦費神時,就會啟動系統二,這時是進入真正的發展期。髓磷脂開始累積,神經連結逐漸強化。
    • 做事覺得困難時,想成是你的個人系統正在幫你「升級」,那過程總得消耗能量來達成吧?
  • (心流)你腦中浮現出「我不可能辦到吧」的聲音時,其實是你踏上正軌的信號,大腦只是想把你拉回熟悉的舒適圈。「勉強可完成的挑戰」是為了偏離熟悉的路徑,轉戰稍微辛苦的道路。
  • 對 99% 的人來說,看似有效的一心多用其實只是幻覺。
    • 我們一直認為多就是好,但事實上大部分情況下質重於量
  • 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對我們的表現有深遠的影響。只要培養成長心態,相信肯拼搏努力就會帶來技能,就更可能接觸幫助成長的良性壓力。
    • 態度影響想法,想法影響行為,行為養成習慣,習慣改變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!
  • 只要告訴自己:「我很興奮」就能轉換心境,並從所謂的「受脅心態」(緊張焦慮) 轉變成「良機心態」(躍躍欲試,準備就緒)。「和那些試圖安撫自己的人相比,把焦慮情緒轉念視為興奮之情的人,表現得更好。」換句話說,重要賽事前,情緒激動的感覺是中性的——你正面看待那些情緒,它們更有可能激發出更好的表現。
  • 切記心態的威力:你看待事情的方式,會從根本改變身體對它的反應。
  • 休息期間,你可能會突然靈光乍現。如果是這樣,那很好。即使沒有靈光乍現,你的潛意識仍在運作。當你回頭去做費神的任務時,更有可能突破僵局,有所進展。
    • 這是真的!之前寫程式作業卡超久,沒想到洗澡洗到一半突然就有解決問題的靈感,後來試還真的過了,超酷的!
  • 迪克森為了幫運動員勇敢地豁出去休息,把休息塑造成一種「積極的選擇」。迪克森為鐵人三項運動員撰寫訓練計畫時,裡面沒有「輕訓日」或「休息日」,但有很多「輔助日」。把休息塑造成有益成長與調適的輔助任務後,運動員不再把休息視為無為的「無訓練」。就這樣,休息變得跟其他的鍛鍊一樣有助益。
    • 如同前面所說的:「你看待事情的方式,會從根本改變身體對它的反應。」
    • 我們往往會把休息看作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,但如果我們試著把它看成是協助自己恢復身心能量的「輔助」呢?
  • 散步是通往潛意識的最佳途徑,也是激發創意,幫我們茅塞頓開的妙方。
  • 在一項實驗中,研究人員要求顧問在週間休息一整天。實驗結束時,所有的參試者都希望能繼續獲得這種可預測的休息。這不僅是因為他們親身體會到關懷自我及親友關係變好的好處,也因為他們的工作效率顯著提升了。
    • 可見適量的高品質休息能帶來很好的助益!

事前準備

  • 你應該努力削減生活中無關緊要的事物,用心思考怎麼運用最寶貴的資源:時間。
  • 凡事追求極簡的關鍵,在於盡量把對使命不重要的事情都變成例行常規。把決策自動化以後,就省略了意識思考及相關的大腦活動。你從遇到狀況(例如我需要更衣)直接進展到執行行動(例如天天穿一樣的襯衫),中間不必花心思思考。就某種意義上來說,你是在避免疲乏,把大腦的肌力保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。把愈多決策加以自動化,你就能把愈多的活力保留給你覺得重要的事物。
    • 就像前面提到的:人一天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!
  • 絕大多數的頂尖高手不是在一天的某個時段創作出最佳作品,或一天之中有某個時段是最佳工作時段,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找出自己精神最敏銳、最專注的時段,並根據那個時段來設計一整天的作息。這些人是根據他們的生理時鐘,亦即一天24小時內的活力消長,來規劃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。
    • 不僅限於作息方面,無論是什麼,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
    • 參考別人挺不錯,但不必全盤接受,而是要顧慮到是否適合自己,然後也要去相信自己的安排方式,當然如果有能改善的地方再改進即可,沒人規定要一步到位!

驅動使命

  • 當人們專注於「超脫自我」的使命,或比自己更遠大的目標時,就能夠變得比自己所想像的還要強大。這是因為我們專注於超脫自我的事物時,自我達到了最小的境界。自我的一大功用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。面臨威脅時,自我會叫我們整個關閉起來,快點逃離。然而,當我們超脫「自我」,把自我最小化時,就能克服那些阻礙我們創造突破的恐懼、焦慮、生理保護機制。於是,全新的可能就出現了。
    • 平時舉不動很重的東西 vs 緊急狀況時忘卻疼痛和疲憊徒手抬車救人
    • 概念普遍化:單純做某事 vs 為了某個理念或使命去做某件事(我好像有說跟沒說一樣xD)
  •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難得的福份,不該視為理所當然。
  • 一個人可以藉由致力實踐某個理念或關愛他人來忘卻自我。愈是忘卻自我,人性就變得愈加顯著,愈能實現自我。所謂的自我實現,根本不是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,原因很簡單:你愈拚命追求它,愈得不到。換句話說,「自我實現」只有在「自我超越」之後才有可能成真。

希望書中的這些句子和我的一些小補充,能對你有所幫助 😀